您当前位置: 首页 - 新闻公告 - 新闻动态 - 正文 新闻动态

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系列活动——让戏曲史从“书本”到“心间”

发布人:      时间: 2024-05-11       浏览次数:


为探索戏曲史类课程教学新路径,弥补戏曲史类课程理论性强,生动性不足等问题,59日,“非遗传承人进课堂”系列活动在牡丹剧场举行。戏曲学院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河南地区稀有剧种二夹弦传承人田爱云、道清戏传承人刘粉霞、柳子戏传承人常银良,与葛向阳老师一起,为我校戏曲表演专业学生,带来一堂生动的《中国戏曲史》教学。

05c401dfc752b24d9a162a0709443ef

田爱云是开封二夹弦的主要传承者,她从个人从艺经历谈起,讲述了二夹弦的起源与演变。作为传承人的她,见证了二夹弦的兴衰,为二夹弦传承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。课上,田爱云现场教唱经典唱段《十八里相送》,其细腻婉转的唱腔为学生心中种下二夹弦的种子。

ed9b8e2e97859732d84207dc783725c

太康道情戏传承人刘粉霞,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道情戏的起源及艺术特色。道情戏兴起于唐代,源于道教布教时的“道曲”,经历了漫长的演化,直到明清时期形成道清戏。刘粉霞通过“讲授+演示”的方式,生动展现了道情戏旋律迂回曲折、悠扬婉转的特点,用一个个实例,呈现出道情戏善用虚词、拖腔的音乐特征。

3b58cf220b6d1fa46fcc8e0c884d59e

清丰柳子戏传承人常银良,从其代表剧目《孙安动本》谈起,讲述了柳子戏作为北方昆曲、宫廷戏缩影的发展与传承,并对河南地方戏的起源与传播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见解。

a3df9a057768af62ec960ef88520386

本堂课以采访的形式进行。我校葛向阳老师担任主持人,现场学生聚精会神、听得津津有味。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戏曲史课,让书本上的知识“活”了起来,通过传承人口述剧种发展史,现场的学生们切实体会到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,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付出与坚守,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,激发出青年一代传承者不负韶华、勤学苦练的决心和意志。